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,市纪委监察局坚持问题导向,暗访、曝光、查处、问责“四管齐下”,严肃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,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。
一是创新明察暗访,着力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。针对群众反映部分单位存在“推诿扯皮、不作为、慢作为、乱作为”等问题,部分党员干部存在“吃拿卡要、迟到早退”等现象。市纪委监察局结合开展正风肃纪活动,突出抓好明察暗访和效能投诉处置工作,抽调职能单位骨干和聘请非兴宁籍人员组成暗访队伍,深入企事业单位、餐饮娱乐场所开展明查暗访活动,重点监督检查党员干部落实“八项规定”、反对“四风”有关情况等,并将暗访内容制作成专题片,组织领导干部集中观看,以红脸出汗,增强各级领导抓好作风建设的意识。2014年,组织暗访活动80批次,通报和曝光典型案例6起,制作暗访片2期,警示教育干部职工12000多人。
二是加强执法监督,严肃整治收费、摊派乱象。以“三个一批、两个典型”(走访一批服务对象, 明查暗访和查处一批问题,建立健全一批机制;树立正面典型,曝光反面典型)为抓手,着力解决巧立名目,超标准、超范围、超期限收费、罚款,违反规定强行向服务对象搞集资捐助、摊派费用等问题,坚决纠正教育培训、医疗卫生、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行业违规收费和变相收费等不正之风,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。
三是强化阳光操作,遏制执行惠民政策缩水走样。一是强化信息公开,提高群众掌握政策能力。对主要惠民政策进行梳理汇总,制作成简明易懂、内容详实的《惠民政策明白卡》,发放至全市12000多村民小组;着力开发手机短信与网上公开平台同步查询、办理有关事项的“兴宁市惠民信息综合监管平台”,从源头上加大公开和监督力度,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人。二是主动下沉办案力量。参照巡视做法,主动深入举报多、涉农违纪频发的单位和地方,通过公开举报电话、个别座谈、查阅资料、走访群众等形式,着力发现线索,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。三是加大惠民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。对全市约261项专项资金进行排查梳理,及时发现问题,督促妥善整改,确保顺利通过检查验收。至目前,共查处涉及惠民政策的案件有17宗17人。
四是突出监督问责,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问题。联合国土、财政等单位成立征地拆迁督查组,对征地拆迁工作,实施监督的再监督,检查的再检查,重点督查征拆过程中是否存在不依法、不阳光操作,是否存在不按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征地拆迁补偿款,滞留截留、抵扣挪用、虚报冒领、套取侵吞各种补助资金,拖欠群众餐饮费、租赁费、供货款和农民工工资等问题,以高压的问责态势,切实保障群众的合法利益。2014年,共对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。(兴纪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