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宁市人民政府 欢迎访问兴宁市纪检监察网网站首页!
您当前的位置: 网站首页 / 其他 / 廉政文化
礼尚往来,礼亦有道

浏览次数:14645   发布时间:2015-02-10 16:35

  中国人讲“礼尚往来”,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,推己及人,体现出强烈的和合色彩。现代人逢年过节往来走动,互赠礼物,互祝康吉,也是美好情意的表达。然而,随着时代变迁,社交观念和方式都在变,甚至成为观察党风、政风的一扇窗。

  如今,礼尚往来,在一些人那里演变成“礼上往来”。往而不礼,非礼也——联络感情,关系走动,不带点够分量的“礼物”,“你都不好意思去”;来而不礼,亦非礼也——空着手上门来,“你也太不把自己当外人”。似乎没点干货,就不够真诚,都没法交朋友。原本陌生的人,因“礼”而熟、因“礼”生情、因“礼”而大开方便之门。这大概是在物质社会里浸淫太久的人自然的思维方式。难怪,现代人社交常有逢场作戏的喜感,一上酒桌便是相见恨晚,喧嚣过后旋即转为陌路,“无利不起早”的心虚,总让人不很自在。

  更可怕的是,现实中很多“礼上往来”,明摆着就是公款送礼、行贿受贿。有那么一些单位或个人,本可公事公办的简单程序,常常需要物质的催化和情感的润滑。权力的“自由裁量”空间太大,程序的天平随着私人得利的多少起伏。更有甚者,慷公家之慨,结私人之谊,动用公款送礼,大摆宴席,推杯换盏。喊着礼尚往来的口号,打着民俗礼节的旗帜,虚伪地相互谦让,默契地半推半就,送者理直气壮,受者心安理得,令所有人唯恐却之不恭。可悲的是,觥筹交错间,杯中流淌的利欲,迷醉了党性,背弃了操守。“礼”的道义活生生变成利益的交易,沦落为损公肥私的工具,随心所欲,翻云覆雨。

  令人“喜大普奔”的是,八项规定的出台,为根治“四风”祭出一记杀手锏,大挫乌烟瘴气的送礼歪风,连“高大上”的大闸蟹都降了价。但歪风不死,又有“礼上网来”。一些单位和个人“暗度陈仓”,发明了很多“送礼神器”,如利用电子预付卡、电子提货券等网络手段逃避监督,实现送礼与收礼“隔空操作”——你在网的那一边送,我在网的这一边收。网上送礼,不过鼠标轻轻一点。电子礼品在监管真空大行其道,新的问题需要解答。

  以上,恰是对“礼尚往来”的曲解和功利性运用,现实中屡见不鲜,路径依赖使人们常常“为礼所困”,又难免对人“以礼相逼”,可谓害人害己。

  礼尚往来,礼亦有道。政治新常态,呼唤社会交往的新风尚,“送礼”需要讲究原则和尺度。公利不可毁,公平不可违,世风俗礼不能背离法纪,当是其中要义。作为手握公权的党员领导干部,也当自觉增强党性,带头移风易俗,打破“礼上往来”的误解,又要摒弃不良风气,抵制“礼上网来”的变种。换个角度看,管不住送礼的人、送礼的路,但管好了收礼的人、办事的权,送者自然送礼无门。(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)

主办:中共兴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兴宁市监察委员会
地址:兴宁市青眼塘路市委大院内 电话:0753-3382323 3390638 管理邮箱:xnjw3390638@163.com